新聞

2021年12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東莞工商總會劉百樂中學 - 2021年12月
革新英文教學框架 營造全校英語文化
東莞工商總會劉百樂中學向來重視學生的兩文三語能力,尤其英文能力,深信語文是所有知識的基礎,因而推行多項語文教學政策,為未來升學及就業道路做好準備。黃慧文校長帶領專業教學團隊革新英文科課程設計,全面提升英文水平,藉以帶動其他學科的學習表現。
增聘外籍教師 強調聽說能力
學校深諳英語作為世界流通語言,絕對不能忽視。故此,學校致力為學生建構穩固的英文基礎,幫助他們為未來到海外升學或投身社會做好準備。在本學年,學校特別增聘一名全職外籍英文老師,透過多聽、多說,提升聽說能力,並藉以帶動讀寫能力。在三位外籍老師的共同協力下,有效提升教與學效能,增加學生以英語交流的機會,從中鍛鍊運用英語的興趣和膽量,長遠下來提升英語會話的信心。黃校長表示:「我們希望透過增聘外籍英文老師,調降師生比率,讓所有學生都有更多機會接觸外籍老師,學習日常會話交流技巧;同時再進一步強化校內英文語境,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下活學英文,自然而然地提升語文水平。」
充裕的教師資源能讓學校做好分配,透過英語分組教學,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。學校每級設有四班,並按學生的英語程度細分成六組,根據學生的學習特性因材施教,並提供適切的指導。而且專業教學團隊更會策劃多元英語活動,英語戲劇、球類運動等,讓學生在活動中習慣使用英語,並會帶領學生外出,例如乘搭交通工具、到食店、去超市等,透過真實的日常語境練習英語。不僅如此,學校更會在大型學習活動,如英語夏令營、模擬英文面試時增聘外籍老師,強化教學效能。
閲讀帶動讀寫能力 跨科課程鞏固知識
讀是語文學習的良方妙計,學生能從不同讀物中汲取實用的語文知識,如遣詞造句、文法體裁等,領悟語言和文字的精妙之處。學校積極培養學生的良好閲讀習慣,並以此帶動提升英文讀、寫能力。黃校長認為:「在英語閲讀上,切勿操之過急,為學生選擇過於艱澀的讀物,這會破壞了閲讀的興趣。假若我們放手,讓他們按照能力和興趣挑選,在保有趣味之外,更能同時訓練自主學習精神。」在疫情期間,學校積極尋找各方資源,為學生提供多個網上閲讀平台,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,選擇合適而感興趣的書本或文章,並完成相關問題,深化閲讀記憶。
學校更設立My Smart ABC網上閲讀計劃,學生能循序漸進,挑戰愈來愈艱深的讀物,保持對英語閲讀的積極性,鼓勵突破自我的勇氣。學生更在上年度獲得計劃的最佳表現學校,為全港參與學校的首五名,並得到傑出學生表現獎,足見教與學效能。
打造濃厚語境 課堂內外樂學英語
為進一步營造日常語境,學校特別進行不同學科的跨科合作,以英文科結合歷史、地理、生活與社會等學科,從中抽選一些課題以英語教授。同時,學生亦能在英文科課堂上學習到與該課題相關的語法、詞彙、遺詞造句等。藉着螺旋式學習模式,能讓學生更加了解課題,從而深化記憶,將課堂知識內化。
此外,學校亦推展不同課外活動,將英語元素融入生活。學校將星期四定為「英語會話日」(English Speaking Day),全校師生和英語大使都會在校園內與學生以英語溝通交流,也會進行不同活動或演講,從而營造輕鬆的英語氛圍。黃校長笑指:「我們更會配合特別的活動和主題,如萬聖節、奧運會、世界盃等,設計好玩又有趣的英語學習活動,如攤位遊戲、點唱活動等,讓學生活學有關主題的詞彙,提升英文能力。」
完善硬件支援 全面提升學習效能
學校與時並進,全面運用電子教學。在英文科教學,課堂利用平板電腦,以多媒體教材進行教學,配合富有趣味的網上閲讀平台,讓學生在協作寫作和語法互動學習中鞏固知識基礎,同時提升學習興趣和動機。同時,學校更善用不同的網上學習平台,幫助學生提升語文水平。例如利用電子詞彙卡程式 QUIZLET,教學團隊能夠設計協作遊戲和自習任務,平台更會收集和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,協助老師即時了解學生學習進度,從而調整課堂的教學內容。
與此同時,學校亦早已將STEM編入正規課程,於中一及中二級開辦普及化的STEM課程,由簡單的編寫程式及至3D打印、雷射切割,助學生實踐理論,將意念轉化為實物。此外,學校將STEM課程推展至中三年級,進一步深化學生的STEM意識。學生將會按興趣及強項分至四組不同的模組,分別是製造科技學習、科技學習、科學學習及創新生活科技學習,配合不同的課程,盡早培養學生的科創興趣。為了配合新的教學政策,除了原有的科技應用室(設有3D打印機、小型多用途機床、鐳射切割機等裝置),學校新設創科模組學習中心,配合中三的深化課程並提供 VR、AR 的設備讓學生使用。
導入英文一手資料 啟發自主探究精神
在日常生活中,往往會遇到不同的問題,需要找出問題的原因及解決方法,而這正是科學探究的雛形。學校在科學教育上採用探究式的學習,利用學生感興趣的主題,激發學習動機,培養成為獨立的學習者。「以往不同電視劇集、電影等都以法證、法醫為主題,學生對於這些題材都非常有興趣,所以我們都在課後和考試後舉辦了相關的工作坊,藉此誘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。」黃校長認為這些活動除了作為職業導向,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強項和興趣外,更重要的是培養邏輯思維能力。例如在分析腳印、水漬等的時候,他們需要「小心假設,大膽求証」,鍛鍊推理能力。而且,教學團隊亦會為學生準備英文一手資料,藉以認識不同與科學理論相關的專有名詞,增潤學生的知識面和英文詞彙庫。接下來,學校將會與大學合作,開展自然科學相關的探究課題。黃校長表示:「大學會提供一些植物細胞讓學生學習培育,嘗試誘發成為幼小植株。學生在實驗裏能夠驗證假設,分析及詮釋數據,從而獲得結論。」同時,透過在常規課程導入英文資料,讓學生明白面對疑難,除了搜尋中文資料,外文資料亦有所幫助,從中啟發自學精神。